河南新乡的乔总推开玻璃门时,我正在整理上周的检测数据。八月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您好,我是世耀诚检测的小王。"我起身相迎。乔总五十出头,皮肤黝黑,手掌粗糙,一看就是常年奔波在工厂一线的实干家。他眉头紧锁,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沓资料:"我们厂要做职业病危害现状检测,听说你们专业。"
我接过资料翻看。这是一家生产保温材料的老厂,主要使用岩棉、玻璃棉等原材料。"乔总放心,我们会对工作场所的粉尘、噪声、有毒物质等进行全面检测。"我递上检测项目清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包括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噪声强度、化学毒物浓度等十几个项目。
乔总的眉头舒展了些:"我们厂老工人多,最近有两个查出尘肺病......"他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我注意到他眼角泛红,那是长期接触刺激性气体导致的结膜充血。
三天后,我带着团队来到工厂。更衣室里,老张师傅正在咳嗽,痰里带着灰色的斑点。"二十年了,天天跟这些灰打交道。"他苦笑着系紧防尘口罩。我心头一紧,这症状与矽肺病初期表现高度吻合。
检测过程持续了一周。粉碎车间粉尘浓度超标三倍,成型车间噪声达到95分贝,配料间的甲醛浓度更是触目惊心。最令人揪心的是,三分之一的工人没有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结果比想象的严重。"汇报那天,乔总盯着数据报告,手指微微发抖。我详细解释每项超标数据的危害:长期吸入岩棉粉尘会导致尘肺病,噪声会引起听力损伤,甲醛更是明确的致癌物。
乔总突然打断我:"王工,你说实话,老张他们的病......还有救吗?"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嗡声。我如实相告:"尘肺病不可逆,但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一个月后回访时,工厂焕然一新。崭新的通风系统呼呼作响,每个工位都配备了专业防护装备,车间墙上贴着醒目的警示标识。"多亏你们的报告。"乔总指着正在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们,"以前只知道埋头生产,现在明白了,人才是最宝贵的。"
离开时,夕阳将工厂镀上一层金色。这份检测报告不仅是一纸文书,更承载着对生命的尊重。职业卫生工作者的价值,或许就体现在能让更多像老张这样的劳动者,在退休后还能健康地晒晒太阳、抱抱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