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认证辅导流程通常分为准备、体系建立、模拟评审、正式申请与整改四大阶段,旨在帮助实验室或机构系统化完成认证准备,确保符合CNAS认可要求。以下是详细流程说明:
一、前期准备阶段
目标:明确需求,制定计划,组建团队。
需求分析
确定申请认可的范围(检测/校准项目、依据的标准方法等)。
评估现有资源(人员、设备、环境条件)与CNAS要求的差距。
组建团队
指定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内审员等关键岗位人员。
成立跨部门协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制定计划
拟定认证时间表(如体系建立周期、内审、管理评审时间)。
预算规划(设备采购、人员培训、辅导费用等)。
二、体系建立与运行阶段
目标:建立符合CNAS-CL01(ISO/IEC 17025)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
体系文件编制
质量手册:明确质量方针、组织结构、职责权限。
程序文件:覆盖CNAS要求的25个要素(如文件控制、合同评审、投诉处理等)。
作业指导书:细化检测/校准方法、设备操作步骤、样品管理等。
记录表格:设计原始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环境监控表等。
人员培训与授权
全员培训:体系文件宣贯、技术标准解读、设备操作规范。
关键岗位考核:授权签字人、技术负责人需通过笔试或面试。
技术能力准备
方法验证/确认:对非标方法或实验室自制方法进行技术验证。
不确定度评估:针对关键检测项目开展不确定度计算与分析。
能力验证(PT):参加CNAS承认的PT计划并获取满意结果。
设备与设施管理
设备校准:确保所有设备可溯源至国家标准,校准证书完整(含测量不确定度)。
环境条件:监控温湿度、振动、电磁干扰等参数,记录并整改不符合项。
三、模拟评审与整改阶段
目标:通过内部模拟评审发现问题,提前整改。
内部审核
由内审员依据CNAS-CL01标准全面检查体系运行情况。
记录不符合项(如文件缺失、记录不完整、设备未校准等)。
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主持,评估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资源充分性。
输出改进措施(如追加设备采购、优化流程等)。
预审辅导
辅导机构模拟CNAS现场评审,提出整改建议。
重点关注:技术能力验证、授权签字人考核、设备期间核查。
四、正式申请与现场评审阶段
目标:提交申请,通过CNAS评审,获取认可证书。
提交申请材料
填写CNAS申请书,附质量手册、能力验证结果、典型报告等。
确认申请领域与CNAS认可范围匹配(避免超范围申请)。
文件评审
CNAS专家组审核申请材料,反馈文件修改意见(如体系文件不完整)。
实验室需在1个月内完成整改并重新提交。
现场评审
核查设备校准状态、环境条件、样品管理流程。
现场试验:随机抽取检测项目,考核人员操作能力。
查阅记录:内部审核报告、管理评审记录、投诉处理记录等。
首次会议:实验室汇报准备情况,评审组说明评审计划。
现场检查:
末次会议:评审组提出不符合项(一般分为严重不符合和一般不符合)。
整改与获证
针对不符合项制定整改计划(如补充培训、修订文件),15~30天内提交整改报告。
CNAS审核整改材料通过后,颁发认可证书(有效期6年)。
五、认证后监督与扩项
监督评审
获证后第1年接受定期监督评审,后续每2年一次。
重点检查体系持续运行、技术能力维持情况。
扩项申请
新增检测/校准项目时,需提交扩项申请并接受专项评审。
六、关键时间节点(参考)
阶段
耗时(月)
说明
体系建立与运行 3~6 依赖实验室基础条件
内部审核与整改 1~2 需全员配合
申请至现场评审 2~4 CNAS排队时间影响进度
整改至获证 1~2 取决于不符合项复杂程度
七、注意事项
避免形式化:体系文件需与实际操作一致,不可“两层皮”。
注重细节:设备标识、记录签字、环境监控等易被忽略的环节需严格把控。
选择专业辅导机构:优先选择有同类实验室成功案例的机构,可缩短30%~50%准备时间。
通过系统化辅导和严格执行流程,实验室可高效通过CNAS认证,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