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5189认证是针对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以下是对ISO15189认证的详细介绍:
ISO15189,即《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3年2月发布的国际标准。该标准对医学实验室的质量和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涵盖了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的各个方面,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全球先进管理理念。目前,ISO15189的最新版本为ISO15189:2012。在中国,对医学实验室进行ISO15189认可的唯一权威机构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NAS将ISO15189:2012直译成了中文,重新命名为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ISO15189认证的内容和要求十分全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和管理:实验室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服务内容包括适当的解释和咨询服务,满足患者及临床人员的需要,遵守准则要求,确保检验结果不受经济或政治因素影响。
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应建立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以及参加有组织的实验室间的比对活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文件控制:实验室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包括审核/批准、文件控制记录、文件的修改、电子文件的保存等在内的程序进行控制,确保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均得到唯一识别并有效控制。
人员:实验室人员需接受必要的培训,确保具备相应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实验室管理层应保存全部人员的相关教育背景、专业资格、培训、工作经历以及能力的记录。
设施和环境条件: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和设施应能满足工作质量和人员安全的要求,合理分配空间以保证完成工作任务。
实验室设备:实验室应配置服务所需的全部设备,并确保设备在安装及常规使用中能够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标准。同时,应制订相应程序规定设备的安全操作、运输、贮存和使用。
检验程序及其质量保证:包括检验前程序、检验程序和检验后程序三个部分。实验室应使用经确认的程序来验证所使用的检验程序是否适合预期用途,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检验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结果报告:实验室管理层应负责规范报告的格式,并与检验申请者共同确保检验报告在约定时间内送达合适的人员。同时,应保留所报告结果的文档或备份以备快速检索。
ISO15189认证的流程严谨而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准备及申请阶段:
实验室需详细阅读和理解ISO15189标准的要求和指南。
根据ISO15189标准,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体系有效运行至少6个月。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确保设备和设施符合标准要求。
向认证机构提交申请,包括相关文件和资料。
现场评审阶段:
评审组按照《现场评审日程表》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技术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评审过程中,评审组会记录评审情况,并与实验室代表进行沟通。
评审结束后,评审组召开末次会议,对评审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综合评价,并提交评审报告。
批准认可阶段:
认证机构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所有提交的资料进行程序性和规范性审查。
如评审发现不符合项,实验室需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认证机构会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和确认。
整改满意后,认证机构正式批准认可,被认可的实验室即可使用ISO15189认证标志。
ISO15189认证对医学实验室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通过认证,实验室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人员素质。
增强市场竞争力:认证是实验室的重要竞争优势,能够表明其在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标准,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
提高社会公信力:ISO15189认证是国际公认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认可标志,通过认证的实验室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信任。
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认证的实验室可以与国外实验室进行结果互认、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等活动,提高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
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和医疗机构来说,通过ISO15189认证的实验室可以为其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检验服务,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综上所述,ISO15189认证是医学实验室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社会公信力以及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