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的等级划分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的过程能力,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代表不同的过程成熟度和管理能力。以下是每个等级的详细介绍:
特点:
过程是临时的、不可预测的,缺乏系统化管理。
成功依赖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而非组织的过程。
项目经常超预算、超时,质量难以保证。
问题: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过程不可重复,难以复制成功经验。
改进方向:
建立基本的管理过程,确保项目可重复。
特点:
基本项目管理过程已建立,能够重复早期成功。
项目计划、跟踪、需求管理和配置管理得到初步控制。
过程依赖于个人,但已开始形成制度化。
关键实践:
需求管理、项目计划、项目监控、供应商管理、质量保证、配置管理。
改进方向:
将过程标准化,减少对个人的依赖。
特点:
过程已标准化、文档化,并形成组织级的标准过程集(OPF)。
项目可以根据标准过程集进行裁剪,以适应特定需求。
组织具备一致的过程文化,能够共享最佳实践。
关键实践:
组织级过程定义、组织级培训、集成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决策分析。
改进方向:
引入量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过程的可预测性。
特点:
过程通过数据和量化指标进行管理和控制。
组织能够预测过程性能,并设定量化目标。
通过统计分析,识别过程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
关键实践:
量化项目管理、组织级过程性能管理。
改进方向:
持续优化过程,减少过程变异,提升效率。
特点:
组织持续改进过程,关注创新和优化。
通过缺陷预防、技术改进和过程优化,提升效率和质量。
组织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并实现业务目标。
关键实践:
因果分析和解决方案、组织级创新与部署。
改进方向:
持续关注新技术和方法,保持竞争力。
CMMI的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
初始级:过程不可预测,依赖个人。
可重复级:基本项目管理过程建立。
已定义级:过程标准化、文档化。
量化管理级:通过数据量化管理过程。
优化级:持续改进和创新。
每个等级都建立在上一等级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组织的过程能力和成熟度。通过CMMI评估和改进,组织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